您所在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数据

武冈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武冈政府网 www.ccbyzs.com 发布日期:2008-04-24 【 字体:   

2007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武冈,全市经济快速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经济平稳增长。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427611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75137万元、80152万元、172322万元,分别增长5.1%21.9%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0%18.7%40.3%。全年经济运行平稳。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6326元,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3.317.439.3调整为41.018.740.3。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61.3%上升到67.2%

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全市8件实事21个考核项目全面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152人,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2736人,城镇失业登记率为4.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393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63500万元;职业技能培训2006人,劳务输出12.7万人;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由上年的400元提高为440元。建设廉租住房1200平方米。农村教育“两免一补”、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政策全面落实。

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产业升级难度较大;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财政收支、就业和社会保障、节能降耗压力大,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发展明显加快。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和服务业增加值175137万元增长5.1%。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9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6%,粮食、蔬菜、瓜果、药材等作物种植明显扩大,优质稻种植率由上年的68.7%上升到76.9%。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个,绿色食品认证11个。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2家(其中省级2家),年销售收入2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0万亩,湘西开发农业重点项目共建立原材料基地8万亩,带动农户3.2 万户;新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6个,供销系统兴办“两社一会”36个,覆盖2万多农户。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发展项目建设,完成治理病险水库 21座、山塘 6500口,新建防渗渠道148公里,改善灌溉面积6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3万亩,建成通乡公路48.5公里、通村公路402.1公里、沼气池416口,解决了2.3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216个村通路、60个村通信、74个自然村收看有线电视等问题。建成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4所、农村乡镇卫生院8所、乡镇敬老院2所,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改革稳步推进。全年共投入扶贫资金1252万元。全市贫困人口较上年末减少0.7万人,其中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分别减少0.2万人、0.5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增产增效。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66621万元,比上年增长25.5%。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44754万元、销售产值146100万元,分别增长38.9%54.3%;产销率为100.4%,上升0.7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668.4万元、利税15131万元,分别增长34.6%29%;企业亏损面由上年的10.9%下降到6.4%。工业发展后劲增强。全年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11703万元,比上年增长48%11家新的规模企业生产线陆续建成投产。全市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有2家,超过5000万元的有3家。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531万元,增长6%;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871万元,增长59.5%;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4.7万平方米,增长27.4%;竣工面积10.5万平方米,增长29.6%;销售面积10.2万平方米,增长5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7763万元,比上年增长42.9%,其中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77.4%。按城乡分,城镇投资194832万元,农村投资72931万元,分别增长50%26.9%。按产业分,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为23064万元、111703万元、132996万元,分别增长111.7% 48%31.7%。交通、水利、能源、旅游、工业、农业、房地产业、城市建设成为投资重点。全年新增固定资产80400万元。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5个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9507万元,为年计划的169.4%。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工程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铜宝新城建设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792公里。全年实现公路客运量400万人、旅客周转量40970万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3.3%10.3%;货运量300万吨、货物周转量42100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5%13.1%

邮电、通信快速增长。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2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邮政2900万元、电信9900万元,分别增长15%16.5%。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12万户,增长33.9%;固定电话用户7.91万户,其中城市电话1.98万户、农村电话5.9万户、小灵通1.7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7730户,增长7.6%。全年函件1.3万件,报刊累计数23.4万份,邮政储蓄平均余额99900万元,增长21.4%

六、国内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内、外贸市场繁荣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875万元,比上年增长18%,为10年来最快增速。按销售地分,市本级、市以下分别实现零售额109010万元、57865万元,分别增长20.8%13%。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156276万元,住宿和餐饮业10599万元,分别增长18.4%12%。城市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规模化、连锁化趋势明显,农村商业网点增多,连锁超市不断涌现。全市拥有各类市场29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25个、农副产品市场1个、工业品市场1个,全年市场交易总额10亿元。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30万美元,增长18.2%,其中出口330万美元,增长18.2%

利用内资大幅增长,外资小幅增加。全市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11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3.7%。实际利用外资570万美元,增长14%

七、旅游和城市建设

游客接待量略增。全市各景点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1万人次,同比增长3.5%,自驾车游成为主流。实现旅游收入4800万元,比上年增长5%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率由上年的20%提高到21.4%,城镇人口16.1万人;城市建成区14.1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7.6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22.7%、绿化覆盖率23.2%;供水能力2.6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67.4%;储液化气能力50吨、天然气6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31.9%;污水处理率10%,生活垃圾处理率50%;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4.1标台。完成城市规划修编城市规划总面积35.5平方公里。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7339万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858万元、基金收入3141万元、上划中央“两税”4256万元、上划所得税2134万元,分别增长21.3%31.3%18.4%25.9%。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6%上升到6.1%。全市一般预算支出69569万元,增长32.7% 

金融稳健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29065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8.5%,其中,企业存款25158万元、储蓄存款365147万元,分别增长11.2%14.6%。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49185万元,增长24.1%,其中,短期贷款88111万元、中长期贷款61073万元,分别下降4%和增长114.7%。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731988万元,支出1658738万元,增长13.5%

保险业务增速加快。全市保险机构保险业务收入6400万元,比上年增长42.8%,其中,财产保险2200万元、人身保险3700万元,分别增长120%9.9%。保险业务支出3000万元,其中,财产保险1300万元、人身保险1300万元,分别增长124.7%和下降64.6%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4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51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1.8%。全年投入科技三项经费350万元,专利申请38件,授权10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0887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9092人;小学在校学生62231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97人;幼儿园在校学生14336人。全市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100%99.5%,辍学率为1.2%,小学、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99.7%88.7%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不断进步。全年新排剧目3个,下乡送戏演出38场,放映电影3930场。各类大型文艺表演和节庆活动精彩纷呈。

新闻、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完成了74个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建设任务,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9万户;广播电视新闻稿件在省台上稿6条,有150篇新闻稿件在省级以上报刊上稿。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开展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8次,销售体育彩票600万元。在全省运动会上,取得了2枚铜牌。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拥有卫生机构32,其中,医院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个;实有床位1080张,卫生技术人员165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00人、注册护士400人。全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95例,总发病率226.1/10万。全年孕产妇死亡率30.4/10万,住院分娩率87.8%,婴儿死亡率9.8‰。全市无偿献血总献血量39万毫升。

十一、人口、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年末全市总户数21.55万户,总人口75万人,其中,女性人口36万人,城镇人口16.1万人。年末常住人口67.6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0.1‰,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长率4.8‰,计划生育率93.7%。全市发放748名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和35名独生子女死亡伤残扶助金48.7万元,共有783名奖励扶助对象受益。

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少补多。全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03.6公顷,建设占用耕地56.1公顷。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5.8千公顷,其中水田29.2千公顷。

生态市建设加快推进。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质以三类为主;关闭了一批高污染企业,全市拥有自然环境保护区2个,总面积3100公顷。森林覆盖率由上年的41.5%上升到41.7%

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01起,死亡35人,直接经济损失124.6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8.2%7.9%4.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85人,下降13.3%,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为4.25,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率为5.0,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为6.75

社会政治保持稳定。2007年,全市公安系统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872起,查处治安案件3986起,全市检察系统共查处经济案件8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3万元。全市法院系统共受理案件1553起,结案1464起。全市司法系统共调处民事纠纷2182件。

十二、人民生活、物价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601元,比上年增长13.7%;人均消费性支出6206元,增长13.2%;恩格尔系数为44.8%。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08台、家用电脑14台、组合音响36套、电冰箱(含冰柜)64台、空调器10台、洗衣机90台、热水器52台、微波炉6台、消毒柜20台、照相机10架、普通电话48部、移动电话150部、健身器材4套、摩托车32辆。人均住房面积30.6平方米。 

农民生活明显改善。全市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2770元,增长6.9%,其中:工资性收入1012元、家庭经营收入2801元和转移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201元分别增长20.1%14.1%16.2%。全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44,增长23.4%,其中食品1439元、衣着83元、居住318元、家庭设备用品112元、医疗保健209元、交通通信180元、文教娱乐消费373元、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30,分别增长27%37.4%17.6%59.4%28.2%8.4%13.3% -3.0%;恩格尔系数为52.4%。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49台、电冰箱12台、洗衣机7台、电话机52部、移动电话33部、摩托车10辆、影碟机19台。人均住房面积33.9平方米。

物价水平上升。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6.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4.6%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全市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38767人、29944人、17333人、14965人、22422人,比上年末分别增长6.5%6.9%4.4%48.9%12.1%,全市共征缴社会保险费11900万元,支付各类社会保险待遇11400万元,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启动,参加人数558777人,参合率83.81%,统筹基金2782万元,基金支出2260万元,补助参合农民89020人次。全市支付城乡大病救助资金42万元, 6728名五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下拨受灾救济款348万元,保障了灾民和特困户的基本生活。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凡与本公报不一致的部门统计数据,以本公报为准。

 

分享到:
【责编:主站管理员】 【撰稿:主站管理员】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