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当前位置:首页
> 武冈概况 >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武冈政府网 www.ccbyzs.com 发布日期:2009-12-10 【 字体:   

 地位地形

 

 

武冈位于东经110025'26"111001'58"与北纬25032'42"27'02"之间,其东南西北依次与邵阳县、新宁县、城步县、绥宁县、洞口县、隆回县交界。武冈地处资水上游、雪峰山麓,是邵阳市西南五县之间的中心地域,素有黔巫要地和湘西南重镇之称。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传统的历史地位为武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境域地形三面环山、中部低平、北向敞口,大体呈南高北低倾斜地势。

境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丘、岗、平、水俱全。地貌成因分构造、侵蚀(溶蚀)和堆积地貌等。

 

山脉河流

境内山脉连绵起伏,溪河交错。有中山56座,面积为131.16平方公里;中低山81座,面积323.17平方公里。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428座;有资水水系和夫夷水水系,大小河流150条,迳流总量24.72亿立方米,其中资水干流流量23.46亿立方米。

云山  云山海拔1372.5米,系南岭山脉北缘,位于市境南部,整个山系由紫云峰、九龟山、九龙岭、周家岭及相邻的照面山(海拔1409.5米)、泥塘(871米)、白火石(1166米)、倒叶冲(1262米)等28座中山组成,面积64.3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17%

雪峰山余脉  雪峰山脉由市境西部洞口县泡洞冲入境,向西南边境延伸,由海拔1357米的天尊山、1320米的寡婆岭、1321米的黄茅岭、1173米的七步石、1029米的麻子大山、1301米的王虫寨、1258米的王寨子、1144米的黄岩岭、1173米的天明山等28座中山组成,面积72.7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71%

资水  资水发源于城步县北部青界山黄马界,经城步县牛市桥流入市境,贯穿境域中部,于马坪乡田塘村流入洞口县。境内流长64.5公里,流域面积1087.97平方公里。资水在市境有一级支流6条:玉溪、龙溪河、蓼水、龙江、踏水、德江水;二级支流18条:源头水、石浦江、清溪水、小水江、渠水、白塘水、朱溪水、若水、连水、冷水、漠溪、荆竹水、花桥水、金龙水、萧家水、双江水、黄塘水、大塘水。

夫夷水  夫夷水在市境有一级支流1条,即冻江(亦称大水江和杨木江);二级支流3条:双江水、秦桥水、堑沅水。

境域资源

土地资源  全市总面积1549平方公里(154896公顷)。其中耕地36822公顷,占总面积的23.77%;林地49333公顷,占31%;水域面积11133公顷,占7.19%;牧草地21133公顷,占13.64%;道路占8760公顷,5.66%;宅基地12006公顷,占7.7%;其它地15709公顷,占10%。土地成土母质多样,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紫色砂页岩、花岗岩等。经测定,全市土壤分为7个土类、14个亚类、39个土属、100个土种。

水资源  境内有溪河150条,总流量24.7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543.0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0%以上。市境内石灰岩分布面积广,地下水含量丰富。按照含水岩组分两大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资水水系流域,面积172.85平方公里,涌水量277.26万升/日。该类水埋藏较浅,易于开发。碎屑岩、变质岩裂隙水和碳酸岩溶水,主要分布于中山、中低山和丘陵地带,总含量为4亿立方米,占全市地下水总储量的90%,且开发价值高。

矿产资源  境内矿藏以煤为主,铁、锰、铅、锌、砂金、磷、锑、硫、铁、白钨、滑石、石膏、大理石、石灰岩、白云石、石英、陶土等有一定储量。其中含煤面积400平方公里,储量6324万吨,主要分布于文坪镇、秦桥乡、邓家铺镇和稠树塘镇等地;铁矿总储量3200多万吨,分布在安乐乡、邓家铺镇、双牌乡等地。

植物资源  境域查明有陆生植物218科、485属、1168种,其中树木92科、508种;水生植物主要有浮叶、根子菜、菹草等草类和角类藻植物。按用途分,有用材林植物、油料和水果植物、药用植物、饲料与绿肥植物、观赏植物等。境内森林分布:杉木林集中在天尊山、云山、照面山、刘家岭、柳山、黄金寨、朱溪寨、马背岭、扶峰山等中低山区;马尾松分布在全市各地,以低山丘陵地较多;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海拔8001000米中山沟谷处。森林面积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79%。其中公益林占39%,商品林占53%

动物资源  境内动物种类繁多,野生哺乳类主要有刺猬、穿山甲、兔、豪猪、狐貉、狼、黄鼠狼、大灵猫、野猪等,鸟类有小杜鹃、斑鸠、鸬、鹭、野鸭、田雉、鹤、夜鹰、翠鸟、啄木鸟、云雀、燕、黄鹂、八哥、画眉、山雀、麻雀等,爬行类有乌龟、鳖、蜥、壁虎和蛇类等,两栖动物有肥螈、蟾蜍及蛙类等,鱼类有鲤鱼、草鱼、鲢鱼、鳊鱼、鲴鱼、蟾铍鱼、鳅鱼、鳝鱼等,家畜有猪、牛、羊、马、狗、兔等,家禽有鸡、鸭、鹅、鸽、鹌鹑等。

气候灾异

武冈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量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暑热期长、严寒期短。冬季常处于变化性大陆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阴雨天多,常出现雨雪冰霜天气,气候湿冷。夏季和初秋为副热带高压所控制,温高湿小。春季和晚秋是冷暖两种气团相互交替的过渡季节,阴湿多雨,气温升降剧烈,天气多变。

日照  境内日照年平均时数为1500小时左右。一年中日照时数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秋季比春季多。最低出现在2月,月平均日照时数为50小时左右;最高在7月,月平均日照时数为235小时左右。

温度  年平均气温为17℃左右。一年中最热月为7月,最高气温39℃左右;最冷月为1, 最低气温-8℃左右。年平均地面温度19℃左右,极高温度72.8℃,极低温度-15.6℃。地下1020厘米深处年平均19℃左右。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一年中月降水量最少的是12月,月平均降水量48毫米左右;最多的是5月,月平均降水量200毫米以上。从冬到夏,降水量不断增加,46月为雨季;6月以后,降水量波动减少;79月降水量较少。

降雪  冬季寒潮入侵时可出现降雪,多数年份雪量小。年平均初雪日是12月中旬,最早出现在11月中旬,最迟在元月下旬。

湿度  境内最大绝对湿度为37毫巴,最小为22毫巴。相对湿度为81%左右。月平均最大是3月,为85%左右;最小是1月,为77%左右。

干旱  境区干旱比较频繁,有10年一大旱3年两小旱的说法。清乾隆五十年(1785)至宣统三年(1911)的126年中,出现90天以上的特大干旱3年。民国时期38年中出现5年大干旱。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中,大旱出现9年:1953年连续干旱85天,1954年连续干旱94天,1956年夏秋连旱140多天,1957年夏秋连旱101天,196210月至19639月历时310天没有下过透雨,1985年连续干旱126天,1988年连续干旱105天,2003年出现夏秋冬连旱。

洪涝  清乾隆十四年(1749)至宣统三年的161年中,发生洪涝灾害13次。民国时期38年中发生洪灾6次。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中有16年出现洪涝灾害。

风灾与冰雹  境区雷雨大风及冰雹多数年份呈间歇性出现,少数年份年发数次。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大雷雨风暴130多次,年平均3次左右,最多一年有9次。其中冰雹在25年中出现50多次。

冰冻  境内多数年份有冰冻。新中国成立60年中出现冰冻有40多年。较严重的冰冻时间是196421726日、197412531日、197612月~19772月、19822月上旬、199621720日,最严重的冰冻时间是2008112日至2月中旬,时间长达30余天。

低温  对农作物影响较大的低温有春寒(又称倒春寒)、五月低温和寒露风,境内常年出现。

 

 

 



分享到:
【责编:临时信息员02】 【撰稿:临时信息员02】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