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议提案

关于优化职教资源配置,打造教育强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武冈政府网 www.ccbyzs.com 发布日期:2012-04-11 【 字体:   

  打造湘西南教育中心是打造湘西南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市职业教育有过辉煌的历史,但今天已处于发展的瓶颈之中,要走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真正做大、做强、减少内耗、实现内涵发展,出路在整合我市职业教育资源:一是将两所公力、学校——职业中专和武冈技校合并,通过强强联合争创全国示范性职业学校,再向升级为职业技术学院努力,同时将武冈技校现有校舍改力、为一所小学,这样既能办强公力、职业学校,又可缓解城区小学就读难的茅盾,还可大大降低财政资金的投入;二是将民力、职业学校以股份制的方式进行整合,政府划拨150—200亩土地,由他们重建一所高标准的职业学校(相当于展辉学校),创力、成国家或省级示范性学校。经过上述的资源整合,将会迎来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春天。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顺应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大趋势,是有效实施农民工转移工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另外我市又是一个地理位置偏僻,工业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对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尤显重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职业学校,在极为艰难的环境和条件下办学,发展到今天尤为不易。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调整,许多问题和不足逐暂显露
  出来,如职业学校所数多,规模小,资源分散、内耗大,规模效应差,大部分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实训设备场地严重不足,全市没有一所学校在校学生注册人数达到5000人的规模,有5所学历教育(含武冈技校)的学校在校学生注册人数未达到要求的1000人以上,属于政策规定撤办对象:部分学校生源严重不足,资源大量闲置;招生秩序混乱,高价买卖生源,消耗学校大量财力物力,拖累学校的发展;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严重不足,所获知识技能多数远远达不到要求,难适应企业工作,学校通过安排学生(包括童工)大量时间外出打工(有的学生还未入校就先安排学生外出打工)赚取不当利益,职业学校社会声誉不断下降、报名学生严重不足等等,严重制约了我市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我联谊会今年6至8月对全市职业学校进行了调研,认为:为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市职业教育必须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方针,尽快优化整合职教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提升社会声誉,努力打造一所国家级示范性龙头学校,一至二所省级示范性学校,才能继续保持我市职教在湘西南地区的优势地位,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供领导参考。
  一、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1、我市素有重教传统,各种形式的教育快速均衡发展。现有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中等职业学校6所,即武冈市职业中专、蓝深职业学校、建华职业学校、精益职业学校、环球职业学校、富田职业学校,另有武冈师范职高部:劳动部门认定的职业培训机构3所:即武冈技校、长江技校、西南计算机学校:乡镇农校17所,每个乡镇均建有一所合格农校(目前均名存实亡)。其中,武冈市职业中专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2、全市职业学校占地面积4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教学、实习、实训设施总资产超过4000万元。各职业学校依托武冈经济和产业发展培养人才,开设了服装、机电、模具、数控技术、电子、计算机、汽车驾驶与维修、财会、文秘、商贸、旅游、养殖、食品加工等10余个和武冈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专业。既为本市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也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输送人才。
  3、全市各类职业学校专任教师546人,兼职教师102人,学历合格率达90%以上。
  4、2008年全市职业学校招收新生4136人,招生比例达高中阶段的46.6%:2009年招收新生4208人,招生比例达高中阶段的47.5%;2010在生源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各职业学校仍招收新生4100余人,职高招生比例达高中阶段48%。职业学校连续三年招生突破4000人。基本达到教育部和省里规定的普职分流和招生1:1的要求。
  二、我市发展职业教育所取得的成绩
  1、领导重视,确保职业教育各项工作的/顷利实施。加强领导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市委、市政府为切实搞好职业教育,加强了对职教中心的领导,由市长担任职教中心管委会主任。市委书记、市长曾多次专程到职业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人大、政协也曾多次组织代表和委员视察和调研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保驾护航。现任市长余孝武同志上任以来,非常关心职业教育发展,关注、支持职教项目建设。实行职教联席会议制度,由市长主持,教育、劳动社会保障、农业、财政、发展改革、扶贫、科技、人事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主要职业学校校长参加,明确各部门职责,解决职教中心和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武冈市职业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发展纲要》,编制了全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调整学校布局,统筹专业建设,促进各职业学校健康发展。
  市政府出台政策严格控制普高发展规模,调整高中阶段学校布局,扩大中职招生比例,促进职高普高协调发展,统筹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市委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先后撤销了市六中、七中、四中和九中等四所普通高中学校,撤并了资滨中学、迎春中学、育英中学等数所民办高中,目前普高2所,完全中学5所。撤销武冈二职中,将武冈三职中和成人中专并入武冈市职业中专,2009年撤销金泰职校,将奥鹏职校和建华职校合并。
  市职教中心统筹和指导各职业学校发展,整合了教育资源,扩大了职业教育规模,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各职业学校重视专业建设,形成了各自的骨干专业。职业中专建成服装、模具、机电、畜牧畜医、食品加工和计算机应用等骨干专业,技工学校建成电子电器、电工电焊、农机修造等骨干专业,蓝深职校建成数控技术、服装、财会等骨干专业,建华职校建成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等骨干专业,环球职校建成电子电工等骨干专业。
  舆论导向正确,初中生毕业分流引导工作成效显著。我市每年由市职教中心和教育局出台《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意见》,给各初中学校下达输送职业学校生源指标,将招生任务层层分解到校到人。出台《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保障措施》,奖优罚劣,重奖超额完成任务的生源学校,重罚完成任务较差的生源学校。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和教育局局长在电视和其他媒体上宣传武冈职业教育,引导初三毕业生正确选报学校,科学分流;教育局党委成员下到各生源学校蹲点,和学生及家长见面,引导学生报读职业学校。
  4、做实短期培训,全市劳动者素质得到提升。我市农村每年有13万余名外出务工人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工人,他们大多没有一技之长。为了满足广大人民提高专业技能的需求和武冈产业发展的需要,各职业学校,特别是职业中专充分挖掘办学潜力,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等短期培训工作,全市每年培训各类短期学员20000余人次。卤菜加工和养殖业是我市支柱产业之一,职业中专共开办卤菜制作与营销培训班5期,共计220名学员,培训动物防疫员4期,培训学员260人,深受学员欢迎,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5、校企合作办学,实现校企“双赢”。一是切实加强了市职教中心与市内务企业、各行业的紧密联系,围绕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与课程。依托卤菜产业发展开办食品加工、畜牧等专业。依托煤机制造业开办机电、模具等专业。二是切实加强市职教中心与沿海大中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市职教中心现己和富士康、威强科技、三一重工、华大集团、兴昂国际等100多家知名大中型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开办“三一重工班”、 “富阳班”与主板维修班等“订单式”培训班。各职业学校广泛开展顶岗实习,2008年全市职业学校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人数达4406人次,2009年共有5642人次。先后有三一重工、富士康、兴昂国际、深圳毅俊等20余家公司至IJ各职业学校举行现场招聘会,对口就业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我市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市职业教育正面临严峻挑战,办学分散,生源不足,买卖学生,恶性竞争,办学形式单一,规模效益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学质量下降,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不强,社会声誉不断下滑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其根本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落后,办学规模增长慢。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但社会关注程度较低,重视支持职教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从社会到学校,从家长到学生,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等观念仍然存在,许多家长和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很差,也宁可出高价在普高混,不愿读职高。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只顾眼前经济利益的思想观念一时难以改变,他们不上高中、不学技能就自发出外务工,同时造成职教生源滑坡。我市去年以前普职比达到1:1,重要原因是从外地招收了大量职高学生,本地升职高的学生实际上远少于升普高人数,约为60%左右,随着外地职高学校条件的快速改善和招生政策的严格控制生源外流,我市招收外地职高生会越来越困难,今年职业学校在外地的招生就已远少于去年同期。
  2、资金短缺,发展滞后。职业学校办学总是依靠国家扶持或自身发展而发展,而市财政为改善办学条件投入有限,这对提升教师能力,建立试验实习基地,增添教学设备,特别是设置骨干专业实训基地以及学生专业技能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制约很大。
  3、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一是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例失调。目前,职业学校开设有电工、焊接、缝纫、计算机应用、旅游等专业,但能胜任专业课教学的教师严重不足。二是缺少一支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于一身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培养,使武冈市职业教学发展受到阻碍和制约。三是教师本身素质亟待提高。如县职教中心教师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知识结构单一,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难以运用最新科技知识对具体知识加以深化,不会或很少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很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严。武冈多数民营企业,他们在招收录用职工时,多数不考虑就业者的年龄、学历、技能水平等方面的因素,招工随意。少数服务行业雇用童工。
  5、毕业学生素质较低,择业困难。择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生毕业就业专业不对口,学用严重脱节。如:将电子商务专业班部分学生推荐到电子厂就业,电工专业不从事本行业,到服务行业就业者甚多,职校办学失去了专业设置意义。二是实训设备不全,学生学不到真正本领,就业后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不少学生另求谋生之路。三是学生本身素质较差,毕业不论在哪个行业、哪个部门都适应不了岗位要求,其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四是毕业生出口通道狭窄,学生毕业就业,仍依靠中介单位推荐就业,安置后不进行追踪服务。
  6、专业重复建设严重,精品专业与品牌专业缺乏。全市六所职业学历教育学校就有各种专业20余个,专业设备、设施严重不足。个别学校在校学生不足300人开设专业就有6个之多,学校的经济实力远远不能装备好各专业所需设施设备。导致了我市职业学校的专业开设呈现出专业多、杂,无品牌的现状。
  7、招生成本过高,买卖生源现象比较严重。近几年来,职业学校每招收一个新生均需化费3000元左右的招生费用,社会的招生贩子和初中毕业班的教师大发招生财,而这些费用又间接的转嫁到我们的学生身上,学校招生成本过高,再无经济实力加大设备的投入与创新,从而导致实训设备陈旧落后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近年来,按每年我市招收本地新生2000人计算,各职业学校化在招生生源费上的开支每年合计将近600万元。各职业学校之间也没有形成良好竞争态势,互相抬价抢生源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市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8、学校数量过多、规模小、内耗大,部分学校资源闲置,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我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6所,职业培训机构3所,在校学生2000人以上的一所(职业中专2150人,含短期培训学员,三年学历教育的只有1435人)、1000人以上的一所(蓝深职校上报1800人,实只有1073人),其他4所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均不足1000人,最小的只有260人(实际注册学生只有152人)。武冈技校因生源严重不足,师资、设施大量闲置(现有学生不足300人,在校教师86人,教室40间,学校可容纳学生1600人)。其他民办学校办学场地窄小,设施设备落后,资金短缺,发展乏力,难以做大做强。国家现行的职业教育政策是鼓励学校办大办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的硬性指标是在校学生注册人数在5000人以上,评上的国家一次性奖励2000万元。对在校学生注册人数1000人以下的学校逐步撤销。我市多数职业学校面临淘汰的处境。(我市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情况见附表《武冈市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统计表》)。
  四、对今后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职业学校要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就必须针对武冈市职业教育的软肋,切实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创新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前提,以专业技能为核心,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适合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育人新途经。
  1、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市政府健全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主管教育副县长任副组长,人社、财政、教育、农业、林业、农办、计划、城建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全县职业教育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制定出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细化目标,分解任务,并将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县政府年度考评内容。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2、优化整合我市职业教育资源,打造国家级、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学校。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有良好根基,各职业学校的办学者,办学思想比较端正,对职教资源整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外地很多学校己跨过了做大做强,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为我们的职教资源整合提供了借鉴。
  一是合并两所公办职业学校,打造成国家级示范性学校,逐步推进民办职业学校的合并,打造成省、市级示范性学校。目前我市具备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学校基础的只有职业中专一所,但唯一不足的是该校在校学生注册人数达不到5000人,武冈技校办学场地和教师大量闲置,如可把两所公立学校(职业中专和武冈技校)整合为一所,实行强强联合,充分发挥两所学校各自的优势,扩大招生规模,可确保在校学生注册人数达到5000人以上,力争两年内创建成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按国家政策,评上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奖励资金2000万元,有此资金支持,学校的办学条件就可再上一个台阶,成为我市职业教育真正的龙头,必将带动我市职业教育再次腾飞。其他民办职业学校整合为一到两所职业学校,蓝深职业学校在民办学校中规模最大,也可独立开办,其他民办学校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成一所学校,在工业园内划拨200亩土地,重新修建一所大规模的职业学校,或以环球职业学校为基础,新征150亩土地进行扩建,再创一至两所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
  目前两所公立职业学校的合并条件是比较成熟的,更有利于城区学校的布局调整。这两所学校资产都是国家的,人员工资都是财政发的,在资产并转和人员安排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对于武冈技校来讲,近几年来学校生源不断减少,经费短缺,教师待遇不能落实,学校领导和教工都在议论和期待学校的改并:而职业中专办学设施不足,特别是教学楼和实训楼缺少,最多只能容纳3000左右学生,创国家级示范性学校困难很大,合并两所学校后,这些问题基本可以解决。另外,由于城区内小学严重不足,如把武冈技校改成一所小学,在职业中专校内修建一栋教学楼和一栋实训楼,这样只须投入较少的资金不仅可缓解城区小学读书难的压力,也可使职业中专达到申报国家级示范性学校的条件。
  二是对达不到要求的职业学校采取“关、停、并、转”的办法整合现有的职教资源。尽快建立科学严格的考评认证机制,对没有正确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没有自己的办学场地、没有固定师资,没有足够的实训实习设备,没有上一定规模的职业学校,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要强制取消其办学资格,以此强力推进民办职业学校的资源整合,真正办大办强一至两所民办职业学校。
  通过资源整合,把我市职业学校所数调整到2至3所,也可基本解决学校之间在生源上的恶性竞争,每年可节省近600万元招生成本,用此资金投入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可快速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还可解决违规安排学生外出打工,赚取不当利益,保障学生在校学习和习训时间,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使我市职业教育真正办大办强,步入良性发展、内涵发展的轨道。
  3、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一是积极争取省、市对职业教育的项目支持,并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各项职教专款用于发展职业教育。二是认真落实城市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30%的规定。增设区域内人均1元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三是多方筹措资金,逐步完善市职教中心教学楼、实训楼、宿舍楼、食堂、厕所、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设施建设。四是以“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会致富”为总体要求,建立和完善“电子电工”、“缝纫”、 “计算机应用”等实训基地,农口专业与种、养殖示范点联合建设实习基地,满足各专业教学的需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4、成立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我职业教育于近年在市教研室设立了职业教育教研员1名,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满足不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要完成对职业学校办学方向、技能培养培训、专业设置、课程指导、师资培训、考核评价等任务,必需设立一个专门的教研机构、组建一支专业的教研队伍才能担当。5、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调整教师结构,在市内选调配备一支优秀的理论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队伍:二是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校任专、兼职教师。力争到2012年,市职教中心教师专任教师合格率达到8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40%。三是提升教师素质,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轮训,建立和完善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继续教育
  制度,重点培养“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实训指导能力。四是强化教师管理,逐步完善教师考核、聘任、职称晋升办法,加强教师的任用管理和聘后管理,实行定期考核、定期聘任。
  6、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充分发挥示范专业、重点专业,新型专业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教育创新等方面的辐射、带动影响作用。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切实做好初、高中毕业生未升学的新增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使他们在进入社会前掌握一至二门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7、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振兴地方经济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人社、农业、林业、农办等系统教育培训机构要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主导作用和优势,建立起适合立足本地,面向市场的动态专业体系,既要以“短平快”培训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又要根据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和劳务市场变化的需要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年培训劳动力8000人次以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东南发达地区有序转移,全面提高武冈市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水平。
  8、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市内各部门、用工单位在招收录用职工时,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和就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人事、工商、政法、教育等部门要联合成立就业准入制度监督管理组织机构,加大对就业人员的监察管理力度,对违反规定,随意招收未经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就业的要责令纠正并依法处理。
  9、坚持市场化目标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学校要以企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专业设置更要注重与市场衔接,培养目标与市场保持一致,分三个层次,一是“现蒸现卖”的“短平快”培训,培训时间3至6个月,学员结业后,很快能“学以致用”。二是中等技能型人才,主要走校企结合路子,学习时间在1年至2年。三是培养综合素质的职教人才,具体体现在“对口单招考试”和“学历教育”层次方面,学习时间在2年到3年。同时要注重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和更新,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受到市场欢迎的人才。
  10、努力转变教育观念。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职业教育是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宣传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把发展职教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武冈职教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ll、整顿招生秩序,打击生源买卖,规范办学行为,严控普职比例。
  一是要以政府的名义下文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认真清理整顿规范中职招生秩序。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日常工作,负责中职招生工作的综合协调,统筹管理。未经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公示的中等职业学校不得在我市招生,未经国家教育部下达跨省招生计划的省外中等职业学校不得在我市招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招生规范管理工作,防止以招生招工为名非法买卖童工的事件发生。纪检、监察部门对中职招生工作实施监督,并将
  买卖生源行为纳入商业贿赂范畴进行专项治理。公安部门对个人或非法中介参与中职招生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工商部门要加强对中职招生广告的监督管理,并加大对招生中的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惩处力度。城管部门要清除公共场所非法招生广告牌。
  二是要完善制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招生行为。严格招生纪律,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严禁单位领导和机关干部(含离退休干部)参与非法招生:严禁任何中职学校委托中介机构参与招生;严禁中职学校以任何形式实行有偿招生或买卖生源;严禁生源学校及其教师向中职学校索取生源组织费。对发现单位领导、机关干部参与非法招生或学校领导、教师有买卖生源行为的一经查实,当年年度考核为不合格: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管理责任制,将完成中职招生任务和规
  范中职招生秩序的情况纳入市人民政府对乡镇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内容,把升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样纳入计算中考升学率,对中职招生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市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受理群众对非法招生的举报投诉,切实做到有诉必应、有责必问、有案必查、有错必纠。市纪委、监察局要介入中职招生工作,对违反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政策、扰乱招生秩序的,要追究当事人和所在单位领导的责任,收缴非法所得,涉嫌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三是大力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要进一步强化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专业资源建设为依托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体系的构建。建议出台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的规范性文件,明确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教学管理的内涵及地位、中职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管理的基本途径。确保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毕业合格率和技能达标率,禁止和打击职业学校在非实习阶段安排学生外出打工(特别是童工),为学校老板谋取不当利益。
  四是严格控制普通高中招生数量。要进一步健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机构,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建立统一的招生工作平台。要把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达到超过普通高中作为高中阶段招生的重要大事,加强对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的宏观调控,要树立大局意识,克服普通高中和地方保护倾向,采取切实措施,严格控制普通高中招生数量,确保中职招生计划的落实。
  五是改革目前中职招生方式,采取按计划划片招生。通过划片招生才能有效控制中职学校随意到生源学校哄抢生源,破坏初中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相互诋毁,恶性竞争,高价买卖学生等一系列的违规行为。生源学校划片后,非片区内的招生学校严禁入校宣传和招收学生,违规招收的学生教育主管部门还可不予注册进行控制,使招生秩序步入正轨。
  以上建议,仅供领导参考。

 

 



分享到:
【责编:杨元章】 【撰稿:】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