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在位置:首页 > 武冈概况 > 民俗风情 > 节日习俗

节日习俗

武冈政府网 www.ccbyzs.com 发布日期:2009-12-15 来源:信息处 字号: T | T 视力保护色:                                  

一、传统节日

 

春节  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家家杀猪、蒸酒、熬糖、打豆腐,俗称“办年货”。廿四日为小年,当夜家家设糖果酒肴祭祀灶神。三十日为除夕,全家团聚不寐,俗称“守岁”。一交子时,金鼓炮竹,通宵达旦,叫“辞旧岁”。当晚,禁忌串门,以免“踩断年庚”。正月初一日为元旦,清早设香烛酒肴祭祖后,户主开大门出行,抱回预放的柴禾,取“出门大吉”、“动步生财”之意。以后以老幼为序,互相祝贺新年,团聚会餐,餐桌上必备鱼和粉丝,取“年年有鱼(余),长吃长有”之意。当天禁忌扫地。初二起至元宵节,都要自外向内扫地,取其名曰“聚财”。春节期间,亲戚邻友往来拜贺,一般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舅娘。新中国成立后,时兴在初一给军属与鳏寡老人拜年。城乡舞龙灯、耍狮子欢度春节。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肖夜家家张灯结彩,吃元宵。

立春  清代,立春前一天,知州率僚属到城东郊迎春亭迎春,民间集资装演“故事”随行。次日交春时,知州行耕礼、鞭土牛、俗称“打春”,家家门楣上贴“宜春”二字。民国时期,此俗已废,改为放鞭炮迎春,交春时,炮声连天,历一个时辰,无论大人小孩咬食生罗卜,俗称“咬春”。立春前后几天“春倌”挑土牛走村串户唱春歌,出售历书。

春社日  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叫春社日。当天家家采社粑藤,薰燥杵成粉,拌糯米粉制粑粑,俗名“社粑”,祭祀土神,至今还有不少农户仍吃“社粑”,但不祭祀土神,农村中还用浸过社粑藤的水喂牛,俗称“吃社水”。新丧,要在当天上坟祭祀,俗称“挂社纸”。

清明节  清明节前三日和后四日(寒食节除外)为“挂青日”,家家备酒肴祭祀祖坟,在坟上悬挂用彩纸制成的吊挂。寒食节为填坟栽碑日。旧时,同族人集体挂青后,宴会祠堂,俗称吃“清明会”。新中国成立后,改族扫为积压户扫坟祭祖。机关,学校兴起为革命烈士扫墓的新风。80年代,部分地方又恢复同族人集体“挂青”的旧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家家挂菖薄,悬艾叶,饮雄黄酒,吃棕子与皮蛋。用艾叶、菖薄、八角风等草药熬水洗澡,且药性最灵。每家主妇当日将茎杆的大蒜串上小块新鲜肥猪肉,撒上雄黄粉末,悬挂通风处,日后蚊叮咬或皮肤过敏时,取蒜一瓣反复涂抹患处,可止痒消痛。

尝新节  城市人家多在六月六日过尝新节,农家则根据水稻成熟时间自定尝新日,节日中必食当年新米,如自家无新米也要到别人田里采摘成熟的几穗稻穗、春成米,掺于陈米饭内僭替。饭前,备牲醴敬祀天地和祖宗,给尊长馈送尝新食品。农家要割三兜新禾喂牛,给狗喂新米饭。现时此俗尚存。当天,还要将柜箱中衣服和被褥暴晒,防虫防霉。有些地方用脸盆与澡盆盛冷清水暴晒成热水,用来洗头洗澡,以防止生痧痱。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七月十一日晚,家家摆一桌酒席,虚位待“老客”,家主烧香燃烛放鞭炮,跪接祖先就座,俗称按“老客”。十四日晚,以金箔、银箔纸制成金锭或银锭,将冥纸封成纸包,写上各位祖先的讳名,堆在门口烧化,俗称“烧包”,至今此俗犹存。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家人团聚会餐,食品多具圆形,以象征全家团圆。当夜设供桌陈列月饼糖果,竖一根竹竿,顶端为一个插满线香的柚子以祭拜月神。有些乡村用冬瓜或莲藕乔装婴儿,放鞭炮送至孕妇床上,以兆生子。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人们带茱萸爬山登高,饮菊花酒。农家于当日以糯米或高梁酿酒,取各“重阳酒”。该日现定为“老人节”。

二、时兴节日

元旦节  公历每年11日为元旦节,境内各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放假1天,文化部门举行文艺晚会,体育部门举行球类竞赛活动,县电视台播放专题节目,商店举办商品展销,以示庆祝。

国际妇女节(三?八节)  每年38日为国际妇女节,女职工放假半天。县城举行庆祝大会,乡(镇)和基层召开妇女代表座谈会,对妇女进行“自尊、自重、自爱、自强”教育,向社会宣传男女平等,反对虐待妇女,评选表彰妇女先进工作者和先进生产者。

植树节  每年312日为植树节。当天,县属机关、农村区、乡(镇)、村由领导干部带领群众植树造林,消灭荒山,绿化机关、学校、公路。

青年节  54为青年节,城乡中学放假半天,共青团组织配合学校开展文体活动。

国际劳动节  51为国际劳动节。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放假一天,工会组织报告会、座谈会,开展文娱体育活动,表彰劳动模范。

儿童节  61为儿童节。幼儿园、城镇小学和中学初中部放假半天,举行文艺活动,进行庆祝。

建党节  71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当天,境内各级中共组织召开中共党员大会,由领导干部作报告,号召全体党员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在群众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评选表彰优秀党务工作者和模范党员,或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

建军节  每年81日为建军节。当天县党、政领导干部到县人民武装部(县兵役局),县公安干警及消防队驻地进行慰问,张贴标语、横幅,进行拥军爱民和国防教育。

教师节  910为教师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到学校慰问教师,或召开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意见。学校召开学生大会,向学生进行“尊师”教育。评选表彰先进教师。

国庆节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每年国庆节放假2天,城乡扎彩牌,张红灯,贴标语,悬横幅,出特刊,举办文艺晚会进行庆祝。

第四节  婚丧喜庆习俗

嫁娶  传统婚俗,男女都遵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重视门当户对,男才女貌。婚礼繁琐铺张,一般要经过求亲、合八字、拨庚书、报日子、迎亲、拜堂、回门等程序。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买卖婚姻、指腹婚姻、童养妻和一夫多妻制,实行一夫一妻制,提倡婚姻自由,简化婚姻程序,经介绍人介绍,互相结识了解,届龄结婚。1980年以后,传统婚姻习俗又起,铺张风气复兴,操办婚事,少则千元,多则上万元。

生育  传统观念重男轻女。孕妇产后,即向娘家报喜,生男,送雄鸡一只,书一本;生女,送母鸡一只,剪刀和裁尺各一把。娘家用红糖、胡椒、甜酒和鸡回礼。婴儿出生第三天,办“三朝酒”(打三朝),外祖母家馈送婴儿衣、帽、鞋等礼物,贴上红纸,鸣炮贺喜。亲友送布料或钱币祝贺。主人设宴待客。婴儿满月,剃去胎发,带到外婆家住几天,叫“移窝”。婴儿满一周岁,举行“试周礼”,习俗与办“三朝酒”同。此俗传流至今未变。

寿庆  历年遵循“男进女满”的习俗,即男子届59岁,女子满60岁才能举行祝寿典礼,不到此年龄的为“作生”。60708090……叫大寿,寿龄越高,寿庆越隆重。寿庆规模视贫富而定,富户设寿堂、挂寿幛、燃寿烛、献寿桃、打寿醮、唱寿戏、大宴宾客。殷实户设几桌酒席宴客。贫苦人添道荤菜或吃几个鸡蛋,自寿自祝。1950年起,境内党政领导带头不祝寿、不收寿礼,社会上祝寿风气从简从俭。1980年以后,传统的寿庆习俗又起,祝寿礼物丰厚,主人待客少则几桌,多则数十桌。

丧葬  清末民国时期,人们怀着“百行孝为先”的观念,十分重视丧葬礼仪,中等以上人家,都力图办得热闹。凡有从简者,故男,有家庭干预;故妇,有外家干预,非办不可。普遍扎灵堂,子孙称“孝子孝孙”。办丧事叫“当大事”,涉及官司、债务、纠纷等事,一概不得上门。丧事一般要履行子女“送终”、“烧  荐”、“入殓”、“报丧”、“停柩”、“开吊(丧)”、“出殡”、“安葬”、“应七”、“谢悼”等程序。普遍棺木土葬。50~60年代,人民政府移风易俗,丧事从简,公职人员逝世,子女亲属手臂戴黑纱,死者单位及亲友送花圈,开追悼会,个别的火化安葬,大多数棺木土葬。1980年以后,又兴起大办丧事的旧风气。且人民政府屡申文明办丧事的规定,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提倡火葬。1987年,逐级兴起“红白喜事理事会”的群众组织,从简操办丧事。1991年,县人民政府帮助89个村建立公益性公墓区。



【责编:临时信息员02】 【撰稿:临时信息员02】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分享到:

 返回顶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